从功能来看,这类 app 多要求用户下载客户端后,绑定设备并接入所谓的 “云矿池”,通过贡献算力获取以太坊奖励。宣传中常以 “日均收益 XX 元” 吸引用户,却刻意隐瞒核心成本与风险。以太坊挖矿依赖算力竞争,而手机或普通电脑的算力远不及专业矿机,实际能分到的奖励微乎其微。某款 eth 以太坊挖矿 app 显示,用户持续挖矿一个月,获得的以太坊价值甚至不足以覆盖设备耗电成本,所谓 “收益” 只是噱头。
2022 年以太坊完成 “合并”,从工作量证明(PoW)转向权益证明(PoS),传统挖矿方式已被淘汰。当前市面上的 eth 以太坊挖矿 app,要么是合并前的遗留程序,挖矿行为本身已无效;要么是不法分子伪造的诈骗工具,用户投入的设备与电费最终只会转化为骗子的收益。2023 年某地警方查处的案例中,一款虚假挖矿 app 以 “低门槛高回报” 诱骗 tens of thousands of users 下载,实际并未进行任何挖矿操作,仅靠新用户充值 “激活费” 骗取资金超亿元。
使用 eth 以太坊挖矿 app 还面临巨大法律风险。我国明确将虚拟货币挖矿列为淘汰类产业,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挖矿活动。参与此类 app 的挖矿行为,可能被纳入监管整治范围,面临设备查封、罚款等处罚。2024 年某省开展的专项整治中,就有用户因使用挖矿 app 被认定为非法挖矿,设备被没收并被处以高额罚款。
从成本角度,挖矿需 24 小时运行设备,耗电量极大。以普通电脑为例,日均耗电约 5 度,按工业电价计算,月成本超 100 元,而 app 承诺的月收益往往不足 50 元,长期必然亏损。若用户为提升算力购买所谓 “云算力套餐”,投入的资金更可能因平台跑路血本无归。
安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。eth 以太坊挖矿 app 多通过非正规渠道下载,极易被植入恶意软件,导致设备被远程控制、个人信息泄露。部分 app 还会要求获取手机 Root 权限或电脑管理员权限,窃取用户银行卡信息、支付密码等敏感数据,引发盗刷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