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 年 9 月,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这一文件为虚拟货币交易在中国的合法性定下基调。文件明确指出,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,比特币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不应且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。虚拟货币兑换、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虚拟货币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撮合服务等相关业务活动,均属于非法金融活动,一律严格禁止,坚决依法取缔。以太坊作为虚拟货币的典型代表,自然被纳入这一监管范畴。
从金融秩序维护角度看,虚拟货币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,价格波动剧烈,容易引发市场恐慌与混乱。以太坊价格走势极不稳定,短时间内可能出现大幅涨跌。例如,在全球加密货币市场波动时,以太坊价格曾在一周内跌幅超过 30%,这种价格的剧烈变动,会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,影响投资者信心,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。若任由以太坊等虚拟货币交易在国内自由开展,可能导致资金无序流动,冲击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。
虚拟货币交易还极易滋生违法犯罪活动。由于虚拟货币交易的匿名性与跨境性,为赌博、非法集资、诈骗、传销、洗钱等犯罪行为提供了便利。不法分子常利用虚拟货币的特性,构建虚假交易平台,诱导投资者入局。例如,一些诈骗团伙以 “投资以太坊高额返利” 为诱饵,吸引大量投资者投入资金,待资金达到一定规模后,便卷款跑路,使投资者血本无归。此类案件频发,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,破坏社会稳定。
从投资者保护层面而言,虚拟货币交易在国内不受法律保护。一旦投资者在以太坊交易中遭受损失,难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。虚拟货币交易多在境外平台进行,交易规则、资金安全保障等方面缺乏监管,投资者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维护。而且,大部分普通投资者对区块链技术及虚拟货币的了解有限,在缺乏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参与以太坊交易,很容易陷入投资陷阱,造成财产损失。